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会在津揭牌
天津领跑全国融资租赁业
近日,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在天津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挂牌成立,并正式发布了其编制的《2010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报告称,2010年天津市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17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24%,高于上海、北京、浙江,位居全国首位。预计2011年,天津市融资租赁业还将有较大发展,业务总量将超过2500亿元。
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由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与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共同组建。中心聚集了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各地行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等各方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和特聘研究员,将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在全国融资租赁业中的领先地位,联合国家有关部委、专家学者、各地租赁行业协会、重点融资租赁企业,就天津市和全国租赁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
根据《2010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截止2010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182家,比上年增加65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7000亿元,比上年的3700亿元增长了89%。其中,金融租赁17家,约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内资租赁45家,约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外商租赁约120家,约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在介绍中国租赁业发展前景时说道:“租赁业有望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资金渠道。今年(2011年)全国融资租赁的业务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将超过2万亿元,每年涨幅不会低于30%。”
此外,天津市融资租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业务总量一直占到全国20%以上。截止2010年底,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企业共28家,注册资金为24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融资租赁十强企业排行榜中,天津占有4家,分别居第2、4、7、8位。
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集聚区和示范基地。在天津注册的28家融资租赁企业中,金融类融资租赁企业全部注册在滨海新区,内资试点类企业中,资本金最大的两家企业――渤海租赁、长江租赁注册于滨海新区,21家外资类企业中,14家注册滨海新区。
各类融资租赁企业青睐滨海新区,在新区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同时企业在滨海新区的业务模式也不断创新,融资租赁业务领域不断扩展。
去年(2010年)11月,天津港保税区完成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11万平方米厂房融资租赁,这是天津市首例工业厂房在建工程的融资租赁业务。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利用利用自身政策优势,开展先行先试工作,积极吸引众多融资租赁公司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设立“单机单船”项目公司,目前已注册90余家租赁企业。去年底,完成了价值3.2亿美元的两架货运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实现了四项全国“第一单”:金融租赁公司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第一单,该类机型进入中国第一单,单机公司模式探索第一单,保税港区金融创新第一单。我国以单机公司模式完成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首架公务机“民生001号”投入运营,该项创新是我国以单机公司模式完成公务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第一单。随着产业不断聚集,滨海新区融资租赁业已经形成以飞机、船舶、重工机械租赁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为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了“销售难”与“融资难”等问题。
东疆保税港区财政局局长、金融与租赁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忠东告诉记者:“东疆保税港区以率先建成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为目标,也是全国唯一的‘先行先试区’,一直致力于业务的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再提升。目前,已有99家单机单船公司落户东疆,已完成飞机租赁业务28架,规模大约14亿元、完成船舶业务12艘,大约7-8亿元。”
据介绍,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将对天津市及全国租赁业发展环境、政策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重点课题进行持续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定期举办全国性的专业会议,定期编辑出版《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建设全国租赁业信息交流平台“中国租赁联盟网”。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将打造成专家、企业、政府三方密切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不仅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滨海新区建设中国融资租赁业聚集区和示范基地意义重大。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记者 融晓铮)
来源:人民网 天津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