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东疆海外工程产业里程碑式的一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深改方案”等多项政策优势叠加的促进下,东疆进一步优化了区内海外工程产业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批优质海外工程企业落地东疆。企业对外投资模式不断创新、对外投资金额大幅增长、设备物资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据统计,2018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690.4亿美元,同比增长0.3%,新签合同额2418亿美元。东疆也正全力打造我国最大的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助力工程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协同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月17日下午,总书记到天津港码头考察时强调,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东疆保税港区是京津冀海上门户,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起点和海陆丝路战略支点,同时还是京津冀地区唯一的自贸片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下,以国家投资合作、国际产能合作、对外劳务为重点,东疆企业产业布局也正不断优化,产品、人才、技术、标准和文化大踏步“走出去”,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包容共享。
关键词:服务
1.服务定制化
在天津市以及滨海新区的指导下,东疆管委会联合天津市商务局、发改委、外管局、天津港集团等部门,共同建设信息、金融、外事、口岸、物流、采购、司法、人才、项目、风险预警等十大平台,搭建海外工程服务体系。
2. 通关便利化
东疆口岸进一步推动“提效降费”,推动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建立多部门的口岸监管协作机制,通过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大幅提高了进出口周转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3. 政策实效化
东疆力争做到“三个打通”---打通从政策导向到企业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产业和产业之间的需求;打通境内与境外的联动。营商环境持续改进,以便更好服务区内企业。
关键词:聚集
1. 要素聚集
东疆与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天津大学、中信保、进出口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紧密合作,为海外工程企业在信用保险、司法、审计、国际贸易仲裁、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专业支持,进一步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竞争力。
2. 主体聚集
2018年东疆管委会深入中化工程、兵器工业、中船重工、中船工业、铁路总公司、普天等央企或旗下二级公司总部拜访,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和痛难点问题,逐步完善东疆政策方案,并推动了兵器工业、中铁建、中交、中车等项目在东疆落地,尤其是中车长客、神铁国际注册,对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些东疆央企海外工程主体,拓展了乌克兰、俄罗斯、新西兰、马六甲、乌拉圭、阿尔及利亚等四大洲海外业务,涉及轨道交通、高铁机车、环境保护、海上风电等众多领域,奠定了东疆作为海外投资建设、海外工程项目承包的产业基础。
3. 行业交流
与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天津大学、天津市商务委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球工程经营高峰论坛”,2018年更是首次移师天津。论坛汇集了400余位海外工程重点企业的主要领导,为企业交流、政策研究、创新需求、功能配套等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
关键词:新增长点
过去的一年,东疆积极拓展“海外工程+”,以“海外工程+环保”、“海外工程+轨道交通”、“海外工程+文化旅游”“海外工程+再制造”、“海外工程+并购”等模式延伸海外工程产业,搭建高水平的对外投资平台。
海外工程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东疆的产业亮点,拓宽了新的发展方向,助力东疆发展服务贸易,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并将大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经济,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新的外贸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