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26日,第四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在天津于家堡洲际酒店召开,本届论坛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金融时报社和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联合举办。天津市副市长康义出席论坛并作开幕致辞,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巡视员曹利群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作了宏观形势分析的主题发言。此外,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船级社、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等相关领导出席。
四月春光明媚
海事金融业界精英齐聚津门
本届论坛以“秩序重构与再平衡-中国海事金融新时代”为主题,秉承“开放、创新、务实、合作”的精神,深入探讨海事金融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和新趋势,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共赢,得到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中国融资租赁30人论坛的大力支持,吸引境内外200家机构和新华网等41家媒体与会,参会规模500多人,参会企业层次显著提升,实现了海事金融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覆盖,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在4月26日主题大会,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天津市政府、监管部门的领导,来自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行业协会、海事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境内外知名租赁企业、航运公司、制造商、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商业精英,围绕“秩序重构与再平衡”、“金融船东转型与发展”、“海事金融创新”、“海商法修改、司法保障”、“邮轮、特种运输船市场”、“航运基金投资策略”等展开讨论,为中国海事金融建言献策,已成为每年一度的蜚声海内外的海事金融专业盛会,为参会企业搭建高效的商务洽谈和交流合作平台。第四届中国海事金融牵星奖颁奖活动,共征集15家企业的评奖申请材料,涉及国内外企业机构30多家,邀请天津市商务委、天津海事局、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中国船东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介结构等专业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围绕交易项目的创新性、贡献价值、风险控制、行业促进和未来发展等五项评审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比,最终评出贡献奖、开拓奖、创新奖等10单奖项。
航运秩序重构
中国海事金融参与深刻变革
首先,全球船舶融资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金融船东成为国际航运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17年欧洲传统船舶融资银行,纷纷缩减信贷规模,抛售船舶资产。相反,中资机构为航运业提供融资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全球融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金融船东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航运业 “新金主”。其次,新的安全、环保等行业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推迟至2019年生效的船舶压载水公约、2020年生效的限硫规定,将会提升行业成本,催生新的需求,加速大龄船舶的拆解,深刻影响航运市场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最后,我国实行了二十多年《海商法》也正加快研究修改,对船舶海工融资租赁带来一定影响。新的《海商法》将更加与国际接轨,在制度设计上更加领先,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结合海商法修改的新热点,本届论坛于4月25日举办了海事金融高端法律研讨会,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专家,各地海事法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事院校等领导,国内外知名租赁公司、船舶经纪公司、船舶融资银行等企业高管以及国内外律师事务所法律专家,围绕涉外海事仲裁、备用租约、船舶资产管理、风险隔离与防范、船舶资产处置等法律问题展开讨论,探讨解决海事金融企业共性的法律问题,有助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国际化的海事金融法律环境,促进中国海事金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航运产业再平衡
中国海事金融加速资源整合
航运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再平衡,全球航运市场有中资机构比重上升、兼并重组增多、细分市场深耕的重要发展趋势。每一次航运周期的启动都是市场重新洗牌和资源整合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事金融在促进航运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产融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化方面,以工银、民生、交银、招银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租赁公司,近年来作为全球航运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通过其特殊的‘融资+融物’双重优势,帮助航运企业加快运力优化升级,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并缓解低谷期的资金和风险压力,在国际船舶融资市场上备受青睐。在兼并重组方面,随着中远海、马士基、日本三大航企兼并的落地,新的航运联盟组建完成,全球班轮市场份额重新分割。航运资源更加集中,规模和效益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型航运公司的压力不断加大。在细分市场深耕方面,邮轮市场、海上风电安装船、LNG船、硫磺船、活畜船等领域受到了资本的密集关注。在传统的干散、集运市场之外,细分市场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结合中国资本、中国制造进入邮轮产业的发展趋势,本届论坛于4月25日召开了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涵盖设计、制造、运营和融资等机构的120多位嘉宾与会,围绕邮轮本土化所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探讨,为行业献计献策。东疆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邮轮母港,将续集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开展邮轮融资、保税维修、邮轮配送等创新业务,目标成为中国邮轮产业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产品中心和服务中心。
机遇挑战并存
中国海事金融迈入新时代
当前航运市场温和复苏,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为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美元开启加息周期,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缩表减债去杠杆的周期,融资紧缩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资金成本、全球贸易再平衡、低端产能去库存成为业界目前共同面对的课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围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手段支持航运市场发展,明确支持船舶海工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推动航运金融发展。天津市积极申报“京津冀自由贸易港”,借鉴国际自由港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实践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开放模式,使货物流和资金流更加自由,将为中国海事金融发展释放更多地改革红利。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海事金融迈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勇于先行先试
东疆走在海事金融创新前沿
东疆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区和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积极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全力推动以船舶海工租赁、保理、航运基金为核心的航运资本市场建设,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解决区内企业融资难问题,东疆建立了综合保理平台和租赁产业引导基金。在政策创新方面,东疆创新实现多条金融、外汇政策,2018年在人民银行外管总局的支持下,又率先实现了融资租赁公司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切实降低了企业利用外资的财务成本。在海工平台去库存方面,东疆和制造方、融资方充分沟通,支持设计搭建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中船建信、中集海工、远海信达、民生资本等基金项目相继落户东疆。在业务创新方面,近一年国内首单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进口租赁业务,国内首单沿海船舶跨境经营性直租业务,国内首单游艇保税租赁业务相继在东疆落地。截至2018年4月底,东疆累计注册单船租赁公司超过200家,累计完成145艘国际航行船舶,13座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船舶海工租赁资产超过90亿美元,占全国80%。
下一步,东疆将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海事金融创新,努力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人才环境和服务环境,力争在支持融资租赁、支持新金融、支持航运金融、支持航运经济的政策功能方面,取得跨越性突破,在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和先行先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推动中国海事金融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