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东疆保税港区召开建区十周年座谈会,总结回顾十年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展望谋划未来发展。滨海新区副区长张铁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沈蕾、天津港集团董事长张锐钢以及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天津港集团原董事长于汝民、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原副主任杨仲强等老同志参会,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原主任、天津市商务委主任张爱国发来贺信,东疆保税港区口岸单位、驻区单位和3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
.
座谈会上,与会者一道回忆了东疆保税港区十年建设发展历程,从2008年注册了第一家企业,到今天注册企业超过8000家,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400多亿元。十年东疆跨越了两个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夯实基础,第二个五年厚积薄发,“十二五”期间的2011年到2015年,东疆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外贸进出口三大指标分别增长近20倍。东疆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邮轮母港年接待邮轮超过100航次,东疆湾沙滩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一个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港城初具规模。
与会者认为,开放是东疆的光荣使命,创新是东疆的不竭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开放之路艰难曲折,东疆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了各种考验,成功探索出以开放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道路。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做强。融资租赁领跑全国,飞机租赁打破国际垄断,规模全国第一,船舶、海工、医疗器械、电力设备、轨道交通板块租赁全面铺开,东疆已经成为国家租赁政策的试验田、租赁模式的发源地、租赁业务的聚集地。航运物流先行先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开创了国际登记船舶在境内落户的先河;自贸区政策加快落地,贸易便利化全面推进,贸易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平行进口汽车全国领先,进口商品直营辐射三北,跨境电商、海运快件、保税维修、邮轮配送等一批新模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京津冀地区的大型企业纷纷以东疆为平台,进军新兴产业领域,中粮、中海油、中铝、国电、首农、中铁建等大型央企、大型国企在东疆设立了60多家企业;中交海洋、中外运长航海上风电、中铁装备以东疆海外工程出口基地为依托,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今天的东疆,平均一天有10个项目落地,年注册企业达到2000家的水平。
在全新起点上,东疆保税港区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力拼搏,敢为人先,在创新发展上体现作为,保持东疆先行先试地位;在扩大开放上体现作为,发挥对外开放的门户作用;在服务辐射上体现作为,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引擎;在美丽东疆建设上体现作为,打造环境优美、宜居亲商的现代港城,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