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疆,十几年前“潮涨一片海、潮落一滩泥”的滩涂,如今已是造地30平方公里、道路宽阔、企业林立的港区。这块因填海造地而生的陆地,是当前我国租赁业的重镇。
从第一单飞机租赁发轫,东疆的租赁品种如今已扩展至船舶、地铁设备、高铁机车等多种大型设备,并使租赁业成为这一北方港口城市的标杆,进而在自贸区试验中成为一大特色。而它所承载的使命不仅仅为一城谋发展。
“机缘巧合”的机会
谈及租赁业在东疆的缘起,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与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晖只说“机缘巧合”,而非规划之内的“高瞻远瞩”
过去六七年,在东疆这块三面环海的狭长区域发生的变迁,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人士用“机缘巧合”向上证报记者描述。
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蓬勃发展则始于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成立后。目前,中国租赁市场规模3.2万亿,为世界第二大租赁市场,其中,天津市场份额居首,且多数聚集于天津自贸区的东疆保税港区内。
东疆港区位于天津港东北部,为浅海滩涂人工造地形成的三面环海半岛式港区,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区域。东疆保税港区位于东疆港区内,总面积10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颇有资金含量的10平方公里区域,截至2015年11月底,东疆保税港区共注册租赁公司1381家,其中总部型租赁公司400多家,另有八九百家SPV(特殊目的实体)模式的租赁公司,累计注册资本金达1228.3亿元人民币,存量租赁资产约4600亿,聚集了天津大部分的租赁业资产,该区域也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
谈及租赁业在东疆的缘起,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与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晖只说“机缘巧合”,而非规划之内的“高瞻远瞩”。
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2008年1月正式设立,拟优先发展的是结合航运要素的贸易、物流、仓储、国际中转、配送业务,国家希望其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未来和韩国釜山港PK,成为东北亚的枢纽。
但东疆保税港区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东疆保税港区面临的是,航运、贸易量的下滑,船舶供给远大于需求,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人力难以阻挡的趋势。
一个突围路径是效仿伦敦、鹿特丹、纽约。这三地作为航运金融中心,虽然航运量进不了全球前20,但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保理、航运金融衍生品却非常发达,包括船舶投融资体系、退出体系等。
不过,这一突围构想并未对应现实的需求。多路走访的结果是,国内航运巨头并没有动力在东疆投保。
直至2009年5月,天津空客总装厂第一架A320飞机下架,机会隐现。
2009年5月,落户天津空港新区的空客总装厂下线第一架A320飞机,随即是无缝隙的交易,空客将第一架A320飞机交付奇龙航空租赁,后者转身租予四川航空。但这一笔交易完全发生在中国,而实际上的出租方以及承租方均来自中国的租赁交易却要借道爱尔兰。
“中国航空公司每年要租120-130架飞机,60%的飞机来自开曼、爱尔兰、新加坡,包括工银租赁、BOC都在境外设SPV,但走访航空公司和租赁公司发现,和保险公司不同,租赁公司都想回来做业务,以前没关注到。”李晖告诉上证报记者。
李晖说,跨境直租,飞机租赁公司需要缴纳两个代扣代缴税,即预提营业税、预提所得税,相当于租金的11%-13%,但在国内的注册机构这一成本则为零,这就是东疆的机会。
参与见证A320下线及其随后交易的东疆保税港区相关人员认为这一偶然的发现于东疆而言或许是个机会,并迅速推动第一笔中国境内飞机租赁交易在当年12月落地东疆。
专业化、管家式服务形成聚集效应
自贸试验区落地天津,进一步助推了租赁业在天津的聚集,目前已有19家央企将东疆作为融资租赁总部基地,累计注册资本金达196.2亿元,聚集效应的形成靠的是东疆人倡导的“专业化、管家式的服务”
吸引租赁公司落地东疆,还需要疏通多个关节,最为紧要的就是解决租赁公司境外融资问题。因为境外融资成本低,租赁公司均是借用外债模式融资,如果无法解决境外融资难题,东疆要在这一领域有很好的发展也不现实。
东疆行动迅速。2009年12月,工银租赁租给南航2架波音飞机,金额3亿美元,这是东疆,也是中国第一单境内飞机租赁业务。交易落地的前提是打通了境外融资的一些瓶颈。
“当时开了协调会,协调海关、外管等多个相关部门开会,因为此前在中国没有做过飞机租赁业务,都在爱尔兰。到交付前的两个小时,我们还在和央行、外管局打电话。”李晖说起第一单飞机租赁落地的不易,也说明了正是很多关节的打通才促使了租赁业聚集效应在东疆的形成。
飞机租赁被视为租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由飞机起步,东疆保税港区租赁业品类逐步扩围。
目前,东疆保税港区共推动完成581架飞机、11台发动机、79艘国际航运船舶、8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总额达348.9亿美元。此外,大型设备、医疗器械、地铁设备、高铁机车、水务、环保设施等租赁资产也呈快速增长势头。
当然,时至今日,租赁何以在天津聚集,仍令众多兄弟省份疑惑。
“这个业务比较麻烦,要是好干也没我们的机会,这两年国内租赁跨境业务几乎都在东疆发生,包括总理关心的把中国装备出口到国外去,国外的引进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忠东说,我们发展租赁业初期信心并不大,主要是要有合适的方法和团队。
合适的团队需要合适的人员组成。张忠东曾有航空制造业背景,在第一笔飞机租赁业务落地东疆之前,任职管委会政研室主任,A320的下线和交易对其颇有触动,并建议在其中寻求机会。
李晖以前任职天津海关,管委会还从天津外管局、国税局、海事局、空港等多个监管部门、专业部门抽调了精干人士,这为其倡导的专业化、管家式的服务奠定了人才基础,进而为租赁业在天津的聚集奠定了基础。
“当这些监管部门的人和企业谈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知道政策的边界在哪。同时,需要核心团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去创新。”李晖说。
中民租赁与天津方面的沟通颇能诠释“专业化、管家式的服务”。
央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刘通午说,近期政策鼓励租赁公司拿租赁资产到境外发债融资,这被认为是非常大的政策突破。中民租赁有意尝试这一发债模式,并与其他省市先行有过接触,但并未被“搭理”。
可中民租赁在天津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央行天津分行组织了所有管理外汇跨境的相关部门,包括发改委、商务委、地方税、东疆保税港区等相关处室一共20余人,与中民租赁进行个案论证,前后论证三次,不断沟通。
刘通午说,“这就是专业化、管家式服务。”
而自贸试验区落地天津,则进一步助推租赁业在天津的聚集。今年以来,借助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影响力,东疆保税港区吸引了中车集团、神华集团、中国铝业、中信证券、中铁股份、中国兵器集团等央企在东疆设立融资租赁总部,推动中民租赁、平安租赁、世航租赁、国渝租赁、嘉吉保理、桑德集团、滨海建投等项目落户东疆。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大唐、华电、华能、国电四大电力集团在内的19家央企将东疆作为融资租赁总部基地,累计注册资本金达196.2亿元。
不仅仅为一城谋发展
天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疑将是中国融资租赁的重镇,但中央层面对天津租赁业的期望,显然不是借创新制度、试验制度谋一城发展
东疆的改变仍在继续,比如租赁将从审批制变成备案制,天津自贸试验区可在5-7个工作日就可直接批准设立一个外资租赁公司。
不久前落地的金融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30条中,与租赁业相关条款多达10条,包括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租赁公司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开展飞机、新型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和大型成套进口设备等租赁业务,利用外汇储备写入政策条款,被认为“尤为不易”。
李晖说,东疆前几年解决了租赁公司境外融资、组织架构等问题,包括国银租赁等中资租赁公司从开曼等地全部回归。今年打通了租赁资产在区内流动,未来一两年要在租赁资产的退出、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也告诉记者,天津目前正着力构建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未来融资租赁标的资产可以在这两个平台上登记、流转。目前,方案已经上报,银监会与商务部正在牵头办理。
天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疑将是中国融资租赁的重镇。不过,中央层面对天津租赁业的期望,显然不是借创新制度、试验制度谋一城发展。
据东疆保税港区介绍,下一步要推进租赁业政策制度创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环境;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和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租赁基地;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探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大型装备、成套设备“走出去”,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支撑。
目标对应的背景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30条再次大力度倾斜融资租赁。
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一段时间内高频率地出台文件支持一个行业发展,说明高铁、部分钢铁等设备走出去还要找手段、工具,而租赁是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方式,引进新型材料、高新技术也要靠租赁。
“推动租赁业的发展有利于分流银行体系的风险,这是国家力推租赁业的另一个更为长远的考量。”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副教授刘程对上证报记者说,“从2007年到2013年,银行资产规模从30万亿到130万亿,大量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表内,所以要高瞻远瞩,分流融资,而融资租赁很大的优点就是把传统的信贷融资变成专业生产经营租赁企业和专业生产企业进行对接,融资人和出资人对于融资项目、出资标的有更深入地了解。”
从这点上说,天津发展融资租赁无疑也成了分担信贷压力的“泄洪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