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  微信  |   网站导航
首页
区情
新闻
公开
投资
服务
互动
滨海速度缔造发展奇迹 打造中国新的“发展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东疆新闻
滨海速度缔造发展奇迹 打造中国新的“发展极”
发布时间:2010-03-03   来源:

这里,曾经很多地方是大片大片荒芜的盐碱滩,草木难生。

这里,如今一跃成为高速发展的沃土:2009年生产总值3810.67亿元,增长23.5% ,占天津GDP比重逾半壁江山,GDP增速继续居全国前列。

这里,就是天津滨海新区,一个正在快速发动的经济引擎,中国经济版图上耀眼的增长极之一。

发展速度――

GDP年均增幅逾20%

20世纪初,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诗人桑德堡用“看,这座城市!”兴奋地描述芝加哥奇迹。100年后,滨海新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同样让人感到了桑德堡式的兴奋。

连日来,深圳特区报采访组走进滨海新区,所见所闻,这种兴奋和震撼无处不在――

亚洲第一条民用飞机总装线――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仅用15个月建成投产,刷新了空中客车公司的全球建厂纪录。200912,11A320系列飞机交付中国客户。国外媒体称:“这是进一步显示中国在全球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7个月19,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百万吨乙烯单套装置――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从图景走进现实的历程。

新规划的南港工业区,不到一年完成填海造陆19平方公里、盐池平整8平方公里,年初设立的“陆海分界线”巨牌已“后退”5公里。

滨海新区核心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39幢摩天大楼全面展开施工,场面壮观。

……

如果说“深圳速度”、“浦东速度”曾轰动一时。如今,“滨海速度”让人仿佛进入一个魔法般巨变的时代。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1994年生产总值112.36亿元开始,滨海新区GDP增长迈上第一个千亿元台阶历经十年,而后仅用5年实现了GDP连续迈上两个千亿元台阶。

年均逾20%的经济增长速度,简单的数字,背后充分展现的是滨海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步伐。16年间,从一片盐碱荒滩到现代新城区,沧海桑田的变化见证了滨海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地方战略迈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坚实历程。

“滨海新区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感到震撼!”这是海内外客商们来新区考察异口同声的赞誉。

一个区域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决定着区域的对外影响力。最新统计显示,新区累计吸引1.5万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实际利用外资逾300亿美元。

新区建设――

“十大战役”构筑高端产业新优势

摩托罗拉手机、康师傅方便面、王朝葡萄酒是早期“天津制造”的代表。外界一度戏称,天津的招牌是“一只鸡()、一碗面和一瓶酒”。

如今,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一汽丰田汽车……滨海新区一大批高水平大项目,让“天津制造”发生质的变化。

手机产量占全国比重17%,汽车年生产能力120万辆,无缝钢管产量居全国第一,胰岛素制剂产量全球最大……滨海新区全力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逐步构筑起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三高”产业结构,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三星电子等120多家在此投资设厂。

“我们不仅把项目作为增强实力的环节,也把项目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手段,争取建设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产业。”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郝建生称,在高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聚集上,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有所作为――首先要做好规划;其次要形成体系;同时还要帮助企业更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记者获悉,在竞争到空客总装线项目之后,新区采取多种措施弥补配套能力不强的“短板”,设立102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区;启动风电装备产业园的建设,吸引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美国雷可德集团等风电巨头入驻,打造亚洲风电设备生产重要基地。

从无到有,再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初具规模,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八大高端制造业高地初步形成。

新春伊始,加快南港区域、临港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建设等“十大战役”再掀建设高潮。“十大战役”涵盖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遍及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涉及总投资1.5万亿元。新区负责人自信地说:“‘十大战役’将构筑高端产业新优势,推动新区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领航区。”

改革创新――

新滨海大变革当好创新先导区

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其深意远不止项目或产业本身。进入2010,滨海新区完成了从经济区到行政区的重要转身。

滨海新区原为功能意义上的新区,而政府职能尚属于塘沽、汉沽、大港等各区政府,内部存在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体制摩擦,成为制约新区发展的绊脚石。

2009年底,滨海新区行政区划调整“落子”――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成立滨海新区政府,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肩负使命的滨海新区再次出发。

岁末年初,仅仅15,滨海新区相继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产生新区第一届领导机构。

事实上,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滨海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带动,只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就大胆试、大胆闯,努力成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

金融改革如火如荼。《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要求天津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孟昊说,滨海新区“金融路径”重在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探索弥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足的创新之路。

不仅一些有形的项目陆续落地,投资基金和产权交易中心等无形的改革举措也在新区落地。我国首支契约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最大创业风险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相继在新区设立。不久前,我国首家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新区挂牌,协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减排。上月,8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集体入驻新区,使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超过212家。

这只是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在金融、科技、涉外经济、土地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多项改革和创新。

“综合配套改革已经成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最大支持政策。”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认为,新区将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以获得持续性的整体发展优势,带动环渤海区域发展。

记者观察

构筑科学发展的高地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郑向鹏沈清华在无数关注的目光中,如今的滨海新区历史性地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先行改革试验区,成为科学发展的高地。

“又好又快”是新时期的发展基调,更是“滨海速度”的核心。纵观滨海新区的发展,年均逾20%经济增长速度的背后,有一条发展“生命线”十分明晰,那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下大力气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

大项目好项目“遍地开花”,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郝建生透露,去年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达375,总投资5182亿元。今年将安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71,总投资7800亿元。年内确保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机总成基地等280个项目竣工投产;造修船基地、太原重工、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等200个项目加快建设。

“通过大批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新区构筑起高端产业高地,使经济增长水平更高、后劲更足。”郝建生分析。新区的新能源产业近5年来保持年均40%发展速度,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点和投资的热点,在太阳能、氢能、风力发电等多方面具备很强竞争力。

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在新区走节能降耗、创新发展新模式之路。新区规划建设占地184公顷高新纺织工业园,把分散在天津的60多家老纺织企业重组入驻,企业设备用水量下降50%,每百米布用电量从18度降低到12度。

日前,新区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到2015,新区将建成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届时,新区将聚集科研转化服务机构30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50%

227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新区正演绎着“又好又快”的故事,以惊人的“滨海速度”奔驰在成功之路。

来源:北方网 转载深圳特区报

 

(焦永普 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亚洲路4611号C楼东疆管委会
传真:86-22-25605020   网站标识码:1201160033     津公网安备 12019302000113号
邮箱:info@dongjiang.gov.cn   备案序号:津ICP备11002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