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作为创新型的金融服务工具,以融物为核心、以融资为抓手,其性质天然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在服务企业升级改造、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当前,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融资租赁行业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行业未来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近日,在天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租赁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北京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周茂清表示,随着后疫情时期经济恢复发展,金融业进一步开放,融资租赁将面临“一带一路”建设、“双碳”目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为此,融资租赁行业应未雨绸缪,早做战略规划。
天津“擦亮”租赁名片
近年来,天津持续优化租赁行业营商环境,在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扎实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成为融资租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发展的“试验田”。
“如果说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天津的‘金字招牌’,那么租赁行业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金字名片’,在我市金融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洋介绍称,天津正加快建设飞机、船舶海工和出口离岸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加快打造绿色能源、车辆租赁、医疗器械、建筑装备四个租赁特色业态,“我们希望从监管层面和政府层面,为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孙洋说。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由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和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共同制定的天津市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天津已发展成为国内船舶租赁与海工租赁的聚集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天津市租赁业总资产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比例近三成,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空平台租赁和处置业务规模已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其中,东疆的租赁资产规模已超1.4万亿元,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以租赁为支撑的金融业增加值达592亿元,占天津市的四分之一。在融资租赁公司准入和监管权力以委托实施形式下放给东疆、海关监管模式不断创新等因素共同推动下,2022年东疆离岸租赁业务突破百单。
据悉,今年东疆将持续打造飞机交易、流转和处置的服务体系,加大国产飞机和通用飞机租赁业务,加速推进海外资产回归,打造更多租赁资产聚集群。
凝聚服务实体经济共识
当前,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新的赛道已经铺展。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自贸试验区租赁联合研究院院长杨海田认为,今年及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租赁业将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呈现波动式发展。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本。”周茂清表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就成为融资租赁业首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他认为,融资租赁经营的产品不是单纯的金融产品,而是“设备金融+专业服务”,是服务于实体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目的是促进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租赁行业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提升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适配性,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投入实体经济,投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
“市场竞争加剧后,对融资租赁特色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进建议,加快出台国内统一、接轨国际、清晰可行的绿色租赁标准体系;将融资租赁纳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体系,支持融资租赁公司享受相关的产业贴息、产业转型升级等各项补贴;相关主管部门可研究出台绿色租赁业务指导意见和操作细则,引导租赁公司聚焦细分领域,实行差异化发展,防止在某些领域出现过度融资的风险。
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
当前,科技金融是租赁业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融资租赁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池帅华表示,融资租赁数字化转型将是必然的选择。
周茂清也表示,融资租赁公司要重点关注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趋势,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不断加大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力度,进一步体现融物特色,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推动租赁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他指出,对于专精特新这些科创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资金的需求,融资租赁公司应考虑如何针对这些企业的特点设计租赁产品。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活跃,基础科学研发的需求很旺盛,除了传统设备、设施租赁外,也要对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作为租赁物予以关注。
另外,对科技、产业和金融融合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也备受关注。“融资租赁公司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做到招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出得去。”上海朴觅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豪表示,融资租赁企业想“引凤”需先“筑巢”,需设计人才整体规划,完善招聘体系、人才管理体系、激励体系和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