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  微信  |   网站导航
首页
区情
新闻
公开
投资
服务
互动
《人民日报》非凡十年·天津篇 |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天津篇章
  • |
  • |
  •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东疆新闻
    《人民日报》非凡十年·天津篇 |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天津篇章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人民日报
  • |
  • |
  • |
  • |
  • |

  •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9—10版聚焦天津

    推出【非凡十年·天津篇】

    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昂首奋进。

    坚守战略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实施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产业体系,以举办智能大会为平台,大力培育以智能科技为引领的新型产业矩阵。

    一台台排列整齐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做完出厂前的最后一轮高精度测试后,启运出口海外……近期,天津新松工业机器人智慧工厂投入使用,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在参加了3届世界智能大会后,新松集团落户天津港保税区。得益于天津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配套优惠政策,企业的天津客户迅速拓展到上百家。”新松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团正将天津的生产基地,升级为集制造、应用系统和研发中心于一体的智慧产业园,到今年底,年产工业机器人将超过1万台。

    为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天津将产业链建设作为“制造业立市”重要抓手,重点打造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产业链,全面实施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通过强链补链,链上抓服务、抓复工复产、抓运行、抓企业、抓项目、抓人才、抓创新、抓政策。目前,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在谈项目183个,拟投资额1479.93亿元。

    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介绍,2021年天津全市在链企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20.7%、9.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7年的20.8%上升到26.1%;入选“国家队”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超120家,跃居全国第二。

    天津围绕“一基地三区”定位,协同推进、蹄疾步稳。

    全面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随着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全球首个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等成果不断涌现,天津港一系列创新方案令人瞩目。今年前5个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4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立足天津港区位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精心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东疆港在全国首创保税进口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离岸租赁等模式,形成40多项创新租赁模式,实现跨越发展。

    全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审批,“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企业投资自由便利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502项,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 

    践行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连续6年延长供暖期温暖千家万户、棚户区改造助圆安居梦……近年来,天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筑牢民生保障的温暖底线。

    炎炎夏日,走进东丽区海河绿芯生态区,满眼青翠,水网细密,稻田、绿荫纵横交错。“真没想过,还能在我们村的土地上再次见到绿油油的小站稻。”正在散步的66岁居民许永山指着不远处的稻田说。

    许永山说,脚下正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务本三村。20多年前,务本三村曾是小站稻的密集种植区,后来由于环境破坏,地里撂了荒。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有机统一,务本三村等一大批‘问题村’旧貌换新颜。”东丽区副区长吴俊雅介绍,东丽区已新建改造7900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种植。

    这是天津将民生改善与环境治理协同推进的一个缩影。针对群众曾经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问题,天津加强区域大气、水污染等协同治理,升级保护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快建设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严格保护153公里海岸线,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

    改善民生,离不开产业振兴。天津持续加大产业振兴力度,打造美好生活图景。“我们村曾经是赤字村,而现在,线上买菜有电商送到家,看病就医有门诊能报销,足不出村就能生活无忧。”提到村里近年的变化,北辰区青光镇韩家墅村老党员刘文富连声称赞。

    受多种因素制约,韩家墅村一度产业发展乏力。“实现乡村振兴,让全体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是韩家墅村两委奋斗的目标。”韩家墅村两委委员崔媛媛说,经过多年努力,产业发展步入正轨,村民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2021年,村集体收入2.05亿元,集体总资产达到19亿元。

    心怀“国之大者”,着眼“为民小事”。2020年11月,天津提前超额完成棚改任务,30万居民出棚进楼,市区棚户区居民居住面积由原来不足20平方米,提升到65平方米以上;精细化精准化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总支出75%投向民生领域;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落到实处,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牢记初心使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小区废弃的电线杆早该拆了,车辆经过很不方便”“小花园可别荒废了,这次得好好利用起来”……傍晚,和平区党员干部来到社区居民身边,坐在小板凳上,唠家常、听意见,变“窗口办件”为“促膝谈心”、变“被动解答”为“主动问需”。

    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居民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这是“和平夜话”的寻常一幕,也是天津党建引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从繁华市区的“和平夜话”到遍布全城的“海河夜话”,从南开区“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到河北区“来家坐坐、向您汇报”……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近年来,天津用心用力用情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建“向群众汇报”机制,引导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做好全天候的“服务员”、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和深厚群众基础。

    “通过巡察整改,安全通道堆放杂物及车辆占压情况没有了,个别楼层存放电动车的问题也解决了。”河西区大营门街道蚌埠道社区居民温世荣说。河西区南北大街社区居民郭金浩说:“小区装上了智能挡车杆系统,居民停车难也得到了缓解。”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河西区通过“三汇报五公开”,将巡察整改情况全程“向群众汇报”。去年以来,河西区选取26个社区作为试点,收到意见建议390条,推动巡察反馈的82个重点问题彻底解决,社区群众满意率达99.7%。

    “‘向群众汇报’坚持效果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整改到位不到位由群众来评判。只有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身边的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河西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说。

    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四个走遍”,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推动权责下放、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构建高效能治理服务体系;推动“津治通”“津心办”平台在全市16个区、252个镇街和5405个村(社区)全面贯通应用……天津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高质量发展结出硕果。截至2021年底,天津人均GDP达到11.37万元,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4.8%;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4074元提高到47449元,年均增长6.8%。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天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汇聚起1400万海河儿女的澎湃力量,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风起渤海之滨 潮涌海河两岸

    先行先试谋创新

    “10多年前,航空公司想租赁天津制造的客机,还得跑到国外绕一大圈,用国外的租赁交易模式完成交易。现在在天津东疆综保区就能搞定。”东疆融资租赁局副局长时金凤正和一家航空公司、一家飞机租赁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召开电话会议。

    时金凤介绍,“飞机租赁是很多民航运输企业引进飞机的主要形式。当时,管委会与海关、外汇、税务等部门一起探索,在租赁公司引进境外飞机的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等环节率先实现突破。”

    “东疆综保区在企业服务、海关通关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模式。我们这5年引进了45架飞机,开展国内首单直升机经营租赁飞机资产包业务,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南航租赁总经理许峰说。

    2011年开始,东疆综保区先行试点租赁公司享受国家便捷外债通道、飞机租赁进口优惠税率等优惠政策。2015年获批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首创保税进口租赁、出口租赁、跨境转租赁等,形成40多项租赁创新模式。改革创新中,东疆租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租赁资产规模增长至1.3万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租赁产业聚集区。

    东疆综保区十年蝶变,是天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创新来自市场需求,改革与开放形成合力。东疆综保区所在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前不久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由行政许可转变为行政确认。深入推进改革,天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天津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7年的129.8小时、20.8小时分别压缩至29.5小时和0.74小时,口岸营商环境跃升至全国领先水平。

    党建引领强基层

    走进天津市河北区新开河街道芳草园小区,路面整洁、绿树成荫,不少居民在休闲区乘凉聊天。

    “过去环境脏乱,人们把我们小区叫作‘荒草园’。”65岁的王兰琴回忆。小区有7栋居民楼、500多户居民,建成于2000年。先后有3个物业公司因服务不善与居民发生矛盾,无法经营下去。

    “根本原因是缺少‘主心骨’。”王兰琴说,小区业委会成员意识到,只有将党组织力量渗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才能切实办好老百姓的事。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基层治理引领。”芳草园社区党委书记史伟介绍。

    2017年底,在社区党委支持下,芳草园小区启动业委会换届程序,新当选的5名业委会成员中有4名是党员。

    2018年,业委会选聘康顺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服务管理小区。业委会向物业公司派出党建指导员,帮助其成立党支部,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共建活动。“我们自觉接受业委会监督,年底向社区党委述职。”物业公司经理刘金柱说,“党支部在物业公司和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加强了双方沟通。”

    集中清理建筑垃圾、修好多年不亮的路灯、对坑洼的土路硬化处理、收回常年被私人占用的车棚……多方努力,不到一年,芳草园焕然一新。小区物业费缴纳率90%以上,业主满意率达92%。2019年底,社区党委授予物业公司“红色物业”称号。

    2019年,河北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主题为“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社区物业服务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文化服务润心田

    盛夏时节,荷花飘香。天津市宝坻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藏书4000余册的图书馆,孩子们或阅读儿童绘本,或沉浸在5D投影中感受科技的魅力。“这里还有七彩公益课堂,我最喜欢书法课。”西老鸦口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庞宇宸说。“我们组织了村风家风大家谈,讨论可热烈了。”在赵家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董永忠说。

    赵家湾村是天津市文化阵地建设的一个窗口。“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高标准图书室、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打造成多功能融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董永忠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来,村里累计开展活动160余场次,村民精神风貌更加向上向善,邻里之间更加和谐。

    “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窗口单位,打造‘100+N’个实践基地;打造志愿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平台,更好地满足了百姓‘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说。

    近年来,天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85个街镇和236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图书出版总印数从2016年的6425万册增加到2021年的9417万册;由900多位文艺家组成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艺志愿服务500余次;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市民文化艺术节,文化浸润入脑入心。

    从“津味”十足的首座相声文化主题地铁站,到全国首个“家国情怀·党风楷模”革命文化主题车站……近年来,天津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进轨道”,将党的历史、优良传统、辉煌成就,巧妙地与车站共享空间有机结合,拓展了文化传播空间。

    社会保障惠民生

    “你看现在这地面都一样高了,之前卫生间台阶得有一个手机这么高。”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居民李阿姨说,老伴走路不便,卫生间的台阶成了老两口每天生活必经的“坎儿”。去年,和平区民政局推动适老化改造,解决了老人的这个烦心事。

    和平区老旧小区多,室内和小区公共空间一些地方台阶高、无防护、轮椅难进出。按照“一小区一策”“一楼一策”“一家一策”原则,和平区稳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室内实施地面台阶拆除,安装扶手;小区里改造防滑坡道、添置歇脚凳。

    天津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00.27万。自2020年起,全市范围推动实施适老化改造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相结合,打造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

    配套服务也在同步推进。2019年以来,天津在全市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推动街道社区开设老年人食堂1700多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357个,190万老年人享受到助餐服务。

    针对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的愿望,天津在居家养老中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医保专线。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就近取药、临时特需上门以及康复护理、健康筛查等服务,同时和大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

    对于低收入、特殊困难群体,天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工伤等保险待遇及医保门诊报销待遇等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连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天津用实际行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生态绿屏织锦绣

    从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的鑫洋园小区居民刘德光家中远眺,一片蓝绿交织的美景尽收眼底。每天清晨,69岁的刘德光漫步于这片茂林之中,和三五老友相约赏花赏叶,很是惬意。

    曾经的咸水沽镇,海河沿岸的村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差。2017年起,天津在“津城”和“滨城”间,选中7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心城区面积的土地,规划建设一条绿色生态屏障。刘德光曾居住的北洋村,就位于“绿屏”腹地。

    “绿屏”分为一、二、三级管控区,在津南区的一级管控区内,“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田则田”,以“自然、天然、圆润、野趣”为主基调展开规划,力争到2025年蓝绿空间占比达90%,森林覆盖率达25%。

    “从来没有接过这么大规模的造林任务。”津南区农业农村委林业科负责人李焕介绍,津南区曾是“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严重,想开展大规模造林工程,首先要做好土壤改良。

    经过近4年努力,津南区共栽下乔木、灌木312万株,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花草地被和水生植物70余万平方米。“你看现在的咸水沽湾,林、田、湖交相辉映,生态林错落有致、色彩分明,已经成了城市居民近郊游的网红打卡地!”李焕颇为自豪。

    气象部门数据显示,相较于2017年,2020年津南区相对湿度上升9.6%,绿色生态屏障已使天津中心城区东南部增湿2%。

    2016年,作为北洋村老村支书,刘德光带头搬进了回迁房。“生态修复利于子孙,咱老百姓没理由不支持!”刘德光说。

    为民举措彰显城市温度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天津市特困人员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降低特困人员认定门槛、提高审核确认效率。在持续推动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天津用实际行动为特困人员筑牢保障网。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更多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一项项暖心举措,构成津门百姓的幸福密码,彰显着城市温度。

    把民生实事办好,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关键小事”上。去年11月初,在河东区春华街道瑞金里社区张春芳大娘家采访,伴随着暖气管道哗啦啦的流水声,大娘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每年都提前半个多月听到这动静,每每听见,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截至去年,天津已连续6年提前开栓供热、延后结束供热。开设社区老人食堂、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近两年新增学位13.4万个,全市学前教育学位总量达到36.67万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津门采访这几年,切身体会到,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肯下功夫,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当成民生政策的着力点,天津把一项项民生工程办成了直抵人心的暖心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过去5年,天津将75%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汇聚多方力量,借助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手段织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打响棚改攻坚战,30万居民搬进新家……

    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善于倾听民声。在和平区,领导干部走街入户与居民唠家常、交朋友,了解群众烦心事,临走时留下联系方式,带走问题清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全市各委办局一把手相继登上电视,群众代表现场提问,领导干部现场作答……天津开创“向群众汇报”机制,让为民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努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津沽大地的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对于一座拥有14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而言,办好民生实事的“成色”,决定城市的“底色”。期待未来的日子,更多行动能够照见初心,更多暖意能够充盈津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亚洲路4611号C楼东疆管委会
    传真:86-22-25605020   网站标识码:1201160033     津公网安备 12019302000113号
    邮箱:info@dongjiang.gov.cn   备案序号:津ICP备11002405号-1   技术支持: 易天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