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年增强,相伴而来的就是保健食品市场的快速升温。春节将近,大家选购保健品的需求增多,东疆在此为大家奉上保健食品科普知识,提升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
看到这儿,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到底哪些是保健食品?
1、如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
那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药品有什么区别?咱们如何规避保健食品“陷阱”呢?
2、如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减肥等,而普通食品一般只提供营养需求,也不允许有任何的“健康声称”。
保健食品有特定适用人群,同时有不适宜人群,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问题,而普通食品一般适用所有人群。
保健食品有食用量的规定,功效成分或营养素有量效关系,若食用量过小则效果不明显,过大则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而普通食品没有食用量的规定。
3、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具有保健功能,但不能以治疗为目的,而药品治疗作用必须明确,适应证和功能主治应当确定。保健食品不能有任何毒性,可长时间食用,而药品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疗程。
4、人群需求特点
婴幼童:营养补充剂、增强免疫力与调节肠道菌群类别(钙、DHA、乳铁蛋白、益生菌、鱼肝油类)。
年轻人: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营养补充、减肥、缓解视疲劳。
中老年:营养补充剂、辅助降三高、改善睡眠、调节肠道菌群类别。
病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5、日常生活保健食品小提示
保健食品标志:
规定在包装或标签上方必须标有保健食品的特殊标识:“蓝帽子”,一个类似蓝帽子的图案,下面有“保健食品”四个字,建议消费者购买上述标识的保健食品。
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
消费者应根据产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食品,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孕妇等特定人群,在选择保健食品时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