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疆财政局探索财政管理新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造了东疆智慧财政信息管理平台,为东疆财政发展提质增效。《中国财经报》对此作出报道,原文如下:
东疆财政局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与区域发展定位相结合,积极探索财政管理新模式。通过建设东疆智慧财政信息管理平台,以信息化驱动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
东疆智慧财政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为开发宗旨,实现责任清晰、全程留痕、信息可溯。
全闭环预算管理
东疆智慧财政信息管理平台涵盖了预算编制、国库拨款、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结余资金回库等财政核心业务全链条,整合了政府采购、财政评审、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和绩效评价等16个数据库,串联了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管理、总预算会计、预算单位财务报账、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和促进产业发展资金管理6大系统,实现了财政全闭环预算管理。
同时,平台实现了政银直连和政企直连,总预算会计系统与人民银行国库、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与商业银行实现直连;完成了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联动,包括与预算单位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平台、用车服务平台、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平台、纪检监督平台、OA办公系统等衔接,实现了与上级财政的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
打破“数据壁垒”,实施零基预算管理。
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财政服务管理模式,尤其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级财政预算和国库部门之间的数据界限,并且不断延伸,彻底打通财政全环节,年终资金结余全部回库,实现了零基预算管理。
贯彻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理念,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9年,东疆财政试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各预算单位选取重点项目随年初预算编制一并上报绩效目标,同时严把预算评审关,防止预算“虚胖”。
在预算执行和监督阶段,一方面,实时关注各项目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率作为验证其年初绩效目标的指标之一,如偏差较大则督促其修正;另一方面,强化依法、全面、规范的资金评审,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
在绩效评价阶段,对重大项目组织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数据库及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加强预算现金流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流动性。
利用平台上线的契机,将财政流动性管理理念融入系统开发。对于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在预算编制系统单独标记,按照项目年度实施进度纳入年初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拨付资金,避免造成资金沉淀。
智慧财政先行示范
在打造智慧财政、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进程中,东疆财政局践行了东疆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以财政之为,推动东疆向高质量发展进程迈进。
“智慧东疆”全面助推高质量发展。
平台对财政预算、基建、评审、政采、工商、税务、金融等数据集中整合,真正“让数据会说话”,对内通过企业税收情况等数据自动可视化统计分析,可提供各预算单位投入产出比信息,甚至可以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对外按月对区内企业税收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分析,其中针对税收变化幅度较大的企业设置智能提醒,以便及时关注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同时,可分行业、分税种等对数据多维度统计,实现区域经济动态监测。
“精服东疆”提供“专家+保姆”式服务。
东疆财政局作为管委会的“管家”,始终以服务为主线,秉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的工作理念,为各预算单位和区内企业提供“专家+保姆”式服务。系统为安全生产、非法集资等监管部门开设权限,将监管部门业务管理与兑现企业支持政策有效绑定,形成合力。对内服务于各预算单位,与之形成良性互促工作机制;对外服务区内企业,增强获得感、归属感,进而稳税源、促增长。
“诚信东疆”展现重信守诺政府信用。
东疆财政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通过平台与企业直接建立“窗口”,实现与企业“不见面”审批,辅助材料线下邮寄“无接触”递件,大幅加快审批效率,为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区域招商生态建设。
“廉政东疆”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
平台的上线运行确保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既满足了审计对财政数据全覆盖的要求,又与纪委监督平台对接,实现了即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