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天津1%的面积创造了占10%的地区生产总值、4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60%以上的对外投资和近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助推天津自贸试验区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新一批自贸试验区陆续揭牌,我国的自贸试验区数量增至18个,形成“1+3+7+1+6”的雁式矩阵,实现中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争创全方位改革、高水平开放新优势?建立适应改革创新需要、更具竞争力的管理运行模式势在必行。
联合升级 复合创新
搭建制度联合创新平台
天津海关关长赵革介绍:“目前,天津海关正携手天津自贸试验区,进入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创新的2.0时代。我们将从单一性政策创新向复合创新、多部门联合创新升级。”
2019年11月,天津海关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签署《共建自贸区联合创新工作机制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一系列政策试点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围绕保税维修、邮轮配送、平行进口汽车等新兴业态,搭建制度联合创新平台,优化物流供应链通关模式,重振口岸经济。
法定机构改革激发内生活力
新部门组建创新“轻骑兵”
日前,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公告,标志着天津自贸试验区法定机构改革正式启动。本次法定机构改革中将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即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隶属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它作为以企业法人登记、实行企业化管理、依照法定授权履行相应政府职责的法定机构,不列入政府部门序列,推行全员聘任和岗位绩效工资体系,制定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此次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行的法定机构改革,也将真正激发出人员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锻造出一支具备较强自贸试验区改革、投资贸易、金融创新、产业促进等实际操作经验的“轻骑兵”,围绕改革久攻不下的“难关”、久闯不过的“险滩”,进行久久为功、日拱一卒式的长期性突破,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政策、功能、产业的创新升级,加快向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