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2019年前三季度,我市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其中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06家、雏鹰企业900家、瞪羚企业200家。
创新型企业完成计划任务
据了解,前三季度,我市国家有效高企超过5000家,研究起草高企倍增行动计划(2020-2024年),力争年底达到6000家,到2024年超过1万家。同时,我市推动了75家创新型企业完成股改,92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港交所1家、新三板2家、OTC89家。新认定科技领军企业15家,累计达到70家;技术领先型企业60家,累计达76家;“杀手锏”产品55项,累计达到480项。
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方面,我市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吸引社会资本超过7亿元,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天津飞腾强化“PK”体系适配,今年订单额达到10亿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通过科技部评审。与此同时,我市还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精准创新,发挥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完善“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重大疾病防治等市级重大专项。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创新发展,细化技术图谱,加强市级科技重大项目布局,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实施。
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我市科技部门通过建立省市科技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成功召开三地协同创新座谈会,达成系列合作意向。加强协同攻关, 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专项,深化基础研究联合攻关。通过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实施细则,签订《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协议》。此外,我市还加强中科院创新成果、机构引进,引进中科院北京国家转移中心;深化与工程院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战略院在世界智能大会发布蓝皮书,为“智能中国”贡献“天津方案”;统筹推进市政府与北大、清华合作框架协议落实,积极协调推进10项子协议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在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也取得了进展:“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成功获得科技部立项;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核心研发基地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论证;新增血液病和中医临床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总数达到3家;积极推进“设计之都”申报,主办第六届天津国际设计周;高标准完成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各项任务,主办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治理高峰论坛,集中展示“七链”创新成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公室放权滨海高新区。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
前三季度,我市科技部门围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雏鹰和瞪羚企业评价与认定、研发投入后补助、科技金融等重点工作,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0余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内资注册落地项目99项,项目总投资25.38亿元,内资重点推动项目5项,预计项目总投资额61.32亿元;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为3200家企业落实高企奖励、研发后补助等资金5.2亿元。同时,推动技术合同交易额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全市技术合同登记5416项,合同成交额430亿元,同比增长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