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流程,促进海关“融资租赁”业务做大做强。天津海关融资租赁业务量全国第一。
记者从天津海关获悉,天津海关通过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流程,促进海关“融资租赁”业务做大做强。2018年以来,天津海关共办理海关融资租赁业务284票,主要涉及飞机、飞机发动机和大型生产设备等货类,累计货值996.32亿元,同类业务监管业务量居全国首位。
据了解,海关“融资租赁”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区外承租企业对融资租赁货物按照海关审查确定的每期租金分期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在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内民生吉盛(天津)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进口租赁一架湾流G650ER公务机为例,如国内承租人以一般贸易的方式申报进口,因飞机价值高,企业需一次性承担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总计约1亿元。而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租赁进口飞机,承租人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分期按租金向海关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每期租赁租税约300余万元。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大大减轻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有效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能,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