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  微信  |   网站导航
首页
区情
新闻
公开
投资
服务
互动
天津:推进港口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变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媒体联动
天津:推进港口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变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发布时间:2018-08-28   来源:天津政务网

8月20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编制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对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形成天津市2035年的城乡发展基本框架。

相关规划成果2019年7月上报,规划成果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国务院审批。加快海空两港转型升级,提升城市门户作用。

《方案》指出,要构建以天津滨海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区域枢纽作用,建设我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促进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协调发展。加强自贸试验区研究,推进港口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变,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以下为《方案》编制重点:

1、加强战略研究,凝聚发展共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明确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定位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与发展策略。重点强调对影响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发展大局、大势、大事的研判分析。

2、强化全域管控,重塑城市空间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科学确定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即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以底线约束倒逼城市发展转型,引导控制城市有序、集约发展。加强全域管控,明确市域空间主导功能空间分布,以城镇开发边界强化底线控制,推动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3、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生态空间体系。落实京津冀区域生态格局要求,构建城市生态保护空间体系,细化市域生态总体布局,加强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绿色生态屏障,开展水环境、湿地、生态走廊建设,形成贯通市域的自然生态网络。加强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及噪声环境治理,完善污染防治措施,保障城乡环境质量。

4、助推产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城市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空间结构。强化科技创新优势,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关注制造业转型,识别战略性产业发展路径,预留相应的空间,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探索金融创新运营,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5、加快海空两港转型升级,提升城市门户作用。加强港口功能布局和疏港通道研究,提升港口发展水平和带动效应,突出港口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推进天津港口由传统的货物装卸中心向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枢纽转变,实现与京津冀地区港口群协调发展。谋划跨区域流通通道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出国际化职能发展,提升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构建以天津滨海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区域枢纽作用,建设我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促进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协调发展。加强自贸试验区研究,推进港口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变,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6、提高治理水平,建设宜居城市。关注民计民生,以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导向,明确住房、交通、市政等方面的城市发展载体和公共服务产品的支撑、保障与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提升人文魅力,延续城市文脉,明确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创造宜居公共空间。

7、加强城乡统筹,实现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为核心,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与路径,深化市域各级居民点建设要求,完善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出行条件,构建网络化、多元化、集约型的道路与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城乡发展格局。

8、搭建“多规合一”平台,构建实施保障机制。搭建“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明确各区考核重点。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评估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亚洲路4611号C楼东疆管委会
传真:86-22-25605020   网站标识码:1201160033     津公网安备 12019302000113号
邮箱:info@dongjiang.gov.cn   备案序号:津ICP备11002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