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濱海新區區委工作會議暨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集聚、開放、智能經濟為方向,大力推動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和質量提升,全區經濟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經濟發展趨穩向好
上半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7%。新能源、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分別增長了21%和14.1%;符合新區產業升級導向的新產品增勢強勁,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3億只,增長56.8%;光電子元器件產量達到55.6億只,增長56.3%;服務機器人產量達到12996套,增長70.5%。合爾科技、今日頭條、憶雲共享等新興服務業增勢良好,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1.1%。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全區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6%,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10.9%,企業的日子越過越好。
新項目新動能加速聚集
中菊基金、三星電池、貨車幫、中環半導體、途牛旅遊、聯通租賃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新區。大眾動力電機、茨埃威爾變速器等237個項目開工建設,完成投資138.3億元(人民幣,下同)。中石化LNG、金佰利二期等12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投資43.8億元。中沙聚碳酸酯、一汽大眾華北基地等在建項目723個,完成投資382.7億元。中科院戰略創新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落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650家,累計達3.2萬家;新增億元以上科技企業66家,累計達1532家;實施智能無損檢測技術、腫瘤基因檢測等重大科技專項16項。鯤鵬計劃資助高端人才1383人,海河英才計劃辦理准遷13387人,占天津市總體的近30%,其中「北漂」人才占40%。
重大國家戰略全面落實
濱海新區全面推進協同發展深化行動,突出「抓項目、聚人氣、優功能」三大主攻方向,做強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五大承接載體,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237個,協議投資額416.2億元。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註冊企業213家,新增註冊資本25.9億元;濱唐、濱滄協同發展產業園相繼揭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天津港提效降費取得階段性進展,開通日韓、越南、新加坡周班直航船服務,運時縮短至14天;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印尼聚龍產業合作區建設提速,分別入駐企業68家、14家。自貿試驗區深改方案128項任務加快推進,18項舉措落地實施,企業外債便利化改革完成全國首單試點;新增市場主體5410戶,占濱海新區的27.4%。
濱海再添綠帶 東堤公園建成
記者從泰達綠化集團瞭解到,生態城東堤公園已建設完成,目前進入綠植養管期。記者在現場瞭解到,綠化工作者克服了海邊風浪大、鹽度高的難題,採用合理佈局、精細化養管的科學方法和充足的鹽鹼綠化經驗,讓沿海建設的東堤公園植被綠意盎然。
據介紹,東堤公園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全長3.1公里,其中綠化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以貫通場地的濱海風情綠道和海岸長堤綠道雙重綠道系統串聯起自然歷史海岸、娛樂休閒海岸、生態科技海岸和航海文化海岸四個風貌組團,同時發展五大特色主題節點和三處小型功能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