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2021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首次“就地过年”也给人们留下了独特的记忆,从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统计数据来看,就地过年催生诸多消费新现象,家乡年货反向狂奔与数字拜年引领潮流,电子红包等也都成为新年俗,我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真正享受到了“数字春节”的新体验。
家乡特产年货反向而行
一直以来,年货都是重要的年俗,但今年在防疫的大背景下,年货走起了新的“路线”,从带年货回来家,变成年货从老家反向而行,让异地打拼的年轻人就地体验年味儿。根据菜鸟数据显示,从2月4日至2月 15日期间发货量是2019年农历同期4倍,三通一达快递发货量达到2019年农历同期8倍以上。从去年腊月廿三到廿六,青海、天津、云南、广西、海南、广东、宁夏、四川、重庆、内蒙古为包裹流入涨幅前十大省份。
父母从老家寄来当地特色食物,“年货反向狂奔”取代“后备箱里的土特产”,从腊八到小年,从县区寄往大城市的包裹平均增长2成以上。其中,甘肃、贵州、重庆等人口流出大省,“家乡味”寄出同比增速最靠前,贵州的酸菜、湖南腊肉、重庆辣子、云南火腿成网友呼声较高的年味。同时,90后、00后登上家庭舞台初掌年货置办权,年货消费更加年轻化、品牌化、智能化。孝敬长辈有了新三大件,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消费增速同比超100%、300%,洗地机更大涨18倍。老字号也不甘示弱。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杏花村在国内老字号春节销售10强中占据5席。
拜年娱乐“数字化”成主角
微信、支付宝、QQ等平台的电子红包已经火爆了好几年,“就地过年”的春节里,电子红包让很多不能面对面拜年的人群也能分享祝福的欢乐,奠定了电子红包的“新年俗”地位。根据支付宝数据显示,今年参与红包拜年上涨了267%,“红包”搜索量上涨了538%。长辈们也更爱在线上派红包了,六十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红包增长了210%,收红包增长了近430%。具体到天津,在支付宝上收红包的人数上涨了175%。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后首个春节档的回归,也让电影等数字娱乐成为过年的主角,随着《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大片火爆,手机购票平台上日均买票观影人次上涨565%,贾玲、刘德华、沈腾“新铁三角”成为网上搜索最热的电影人,与此同时,3D眼镜、 IMAX相关数字产品搜索涨幅也都超过650%,除了电影院,各大视频平台的浏览量也不断刷新纪录,数字娱乐在春节娱乐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