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昨天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抓住天津“鲁班工坊”项目这一品牌项目推广的有利时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将“鲁班工坊”项目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积极推进。
近年来,发端于天津的“鲁班工坊”项目在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展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也逐渐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国际知名品牌,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力欢迎。
“鲁班工坊”是中国院校单独或合作在境外设立的职业教育机构或项目,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推进当地产教融合,为产业发展助力。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宣布,将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这一重大举措将“鲁班工坊”的建设推入一个发展快车道。经过四年建设,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已达30多家,合作举办了涉及中职、高职到应用本科三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共涉及自动化、新能源、机械、汽车、铁道、通信、电子信息、餐饮等9类20多个专业,为所在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鲁班工坊”的快速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鲁班工坊”建设项目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下一步的发展也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教育状况缺乏系统权威的研究和梳理;对“鲁班工坊”的建设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布局和规划;对“鲁班工坊”的建设标准、建设模式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现有建成的“鲁班工坊”还没有建立起运营管理的评估监测体系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项目推进中,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为此,他建议,将“鲁班工坊”的建设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来进行统筹的布局和谋划。依托政府间合作,将“鲁班工坊”纳入国家外交战略和政府间合作规划,通过政府间的战略合作政策,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尽快搭建国家级的“鲁班工坊”建设运营协调机制。“鲁班工坊”建设之初,主要由天津市组织实施,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加入此项目的国家级部门和企业、各省市院校和企业将不断壮大,亟需设立更高层级的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好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建设合力。建议由国家教育部、国际发展合作署、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和天津市政府一起共同组建协调机制,对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和决策。
其次,加大对“鲁班工坊”建设的科研攻关。组织教育、外交、工业等方面的科研资源,抓紧组建“鲁班工坊”相关学术研究智库,围绕“鲁班工坊”整体布局,系统研究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技能水平,考虑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区域发展需要,在科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为“鲁班工坊”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宣传推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产教融合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鲁班工坊”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在已有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和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天津职业教育行业办学优势,实施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五业联动”,发挥政、行、企、校、研的“五方携手”。
此外,加强对“鲁班工坊”建设运营的后期监管。组建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建立项目监测评估平台,制订统一的建设和运营的标准规范,进行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及时总结建成项目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予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完善整改,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参照。对运营效果不好的项目也要建立退出机制,及时予以整改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