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  微信  |   网站导航
首页
区情
新闻
公开
投资
服务
互动
遭遇“公检法”电信诈骗,怎么办?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媒体联动
遭遇“公检法”电信诈骗,怎么办?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发布时间:2020-04-07   来源:津云

津云新闻讯:冒充“公检法”诈骗,成为近年来电信诈骗团伙常用的一种套路,也是发案数量极高、案损极大的一类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众多。公安机关提醒,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如遇不确定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者直接到派出所进行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天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疫情以来,反诈中心了解到群众被骗资金超过4000万元,从中发现比较高发的几种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刷单诈骗、虚假网络贷款诈骗、虚假购物诈骗等。其中以冒充公检法诈骗危害最大,单笔被骗金额最多。

  冒充“公检法”诈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头一棒”型,即以某某地公安局名义直接给受害人打电话,说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案件过程中,发现受害人牵涉其中,需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然后逐步给被害人“洗脑”,最后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二是“拐弯抹角”型。就是以通管局、移动、联通、电信、法务部等名义或者以信用卡中心、社保卡中心的名义,以方便为市民办事为由,转接到所谓的某某地公安局进行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陌生人电话中提到转接某某地公安局、配合公安机关通过电话办案或者涉及提醒账户安全的都要提高警惕。防范冒充“公检法”诈骗需要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有疑问要拨打110。

  下一步,本市公安机关将继续从防范和打击两个方面入手,争取及早发现潜在受害人,主动给受害人发送预警信息或提示电话,争取将诈骗行为遏制在案发前。一旦发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件,公安机关将主动出击,保持对此类诈骗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通过多警、多地联动,力争多破案,及时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津云新闻记者柴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亚洲路4611号C楼东疆管委会
传真:86-22-25605020   网站标识码:1201160033     津公网安备 12019302000113号
邮箱:info@dongjiang.gov.cn   备案序号:津ICP备11002405号-1